专精特新小巨人已经尘埃落幕了,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也评审结束了,马上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项目也要开始申报了。9月出了通知之后申报的窗口期很短,所以早点去安排更合理。今年与往年单冠是有些差别的,但是差别在哪里?

 

一、差别在哪里

申报要求和内容大体上与2023年申请书内容一致,新增了市场占有率说明(1500字内),本次将对该项内容进行简单分析。并且说明:不鼓励由去其他第三方出具证明材料!如果出具了第三方报告需要解释说明具体需求!!所以要求你的自证和算法一定要有来源和数据支撑,也一定要有逻辑详细性!

 

市场占有率说明

(1500字内)

企业提供申请产品全球及国内市场占有率说明。具体包括:

1.合理界定细分市场范围(即企业就该产品进行国内外竞争的市场范围);

2.测算细分市场规模(全球、国内);

3.分析本企业在细分市场的占有率及排名情况;

4.简要说明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对比情况。

注:1.上述说明为必须内容,不鼓励由其他第三方出具证明材料,确有出具的,仅作补充参考;

2.相关数据来源可包括市场研究报告、行业统计数据、行业龙头及企业内部销售报告等;

3.应明确说明相关数据来源,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推导过程应符合逻辑。

建议参考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市场占有率自证说明(似曾相识)

 

市场占有率报告撰写得分析说明:

1、占有率说明撰写的分析

(1)合理界定细分市场范围(即企业就该产品进行国内外竞争的市场范围);分析:强调了产品细分领域的划分需要更精准更贴合产品核心技术,聚焦细分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建议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需求,精准定位细分市场,确保产品或服务在特定细分市场内具有独特竞争力(参考《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年版》、《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年版)》、《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遴选重点领域》、《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23).doc

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年版).pdf

【行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版).pdf

【产品】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xlsx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遴选认定重点领域.pdf


(2)测算细分市场规模(全球、国内);

分析:测算方法多种多样,但都较为专业或复杂(自上而下推算法、关联数据推算法、同类对标法等),还是建议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市场研究机构、行业刊物、科技刊物等渠道获取数据后再进行分析总结(记得标注数据来源、依据)。

(3)分析本企业在细分市场的占有率及排名情况;

分析:根据企业在该细分市场的销售额或销售量与整个市场规模的比例,计算市场占有率。公式为:市场占有率 =(企业销售额或数量 / 市场总销售额或数量)× 100%。

(4)简要说明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对比情况;

分析:(1)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的比对;(2)专业化发展比对,在细分领域的长期专注度及深耕情况比对(在该领域的从事时间,产品及工艺技术相关的资质荣誉、专利、参标等情况进行比对)。(3)质量效益比对,是否有有完善的质量管控措施、体系认证,产品执行标准,关键指标是否达到或者超越执行标准要求(产品质量标准先进性)等。(4)品牌影响力:是否有践行商标品牌战略(品牌内涵文化输出)、发挥品牌、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多类型知识产权组合效应,是否有获得行业、地方的商标品牌荣誉,是否有受到驰名商标保护等。

 

2、占有率说明撰写注意事项的分析

(1)上述说明为必须内容,不鼓励由其他第三方出具证明材料,确有出具的,仅作补充参考;

(2)相关数据来源可包括市场研究报告、行业统计数据、行业龙头及企业内部销售报告等;

(3)应明确说明相关数据来源,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推导过程应符合逻辑。

分析:

让企业更清楚更确定自主产品的真实情况,避免仅依赖第三方证明材料(避开因与调研公司等机构的商业交易,导致每个产品都是全球前三之类的证明材料满天飞),确有第三方出具的证明材料时,仅作为补充参考,这样可以避免过分依赖可能存在偏差的外部数据。

②但企业可利用市场研究报告、行业统计数据、行业龙头及企业内部销售报告等多种数据来源来支撑其市场占有率的说明,这样的多元化数据来源有助于提供更全面、客观的依据 。

要求企业在市场占有率的推导过程中保持逻辑性和合理性,确保推导过程严谨、科学,从而使得市场占有率的数据更加可靠和有说服力。

通过不强制要求企业提供各类证明材料,而是依据企业自身能够提供的说明材料来进行评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的行政负担和申报成本。

 

二、评分板块详解

单项冠军企业共计105分,70分及格,关于评分的维度有7个板块!

1、产品集中度,评分依据为主营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率。具体来说,相应产品的销售收入须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0%及以上,特定细分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放宽至50%以上;

2、市场占有率,企业在相关细分产品市场中拥有强大的市场地位和很高的市场份额,其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名(上一年度必须前三);

3、技术先进性,关键领域补短板,生产技术、工艺,符合智能制造、互联网+和两化融合重点领域以及国家重点发展方向的主导产品,研发投入占比、研发人员占比、研发机构占比、产业链关键环节强链、补链项目,是否替代进口产品等;

4、经营业绩,包括经营业绩、利润、税金以及国际出口量等指标。例如,某些企业可能通过长期专注并深耕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的产品市场,从而实现显著的经营业绩和利润增长;

5、部委项目参与情况,是否参与部委及国家战略项目也是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优先推荐那些在重点领域补短板的企业和产品;

6、从业时间,长期专注特定细分产品从业时间。不同类型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从业时间上有不同的要求:示范企业原则上要求从事该领域的时间达到10年或以上,而培育企业的从业时间则放宽至3年或以上;

7、重点领域,是否为单项冠军培育遴选的重点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出了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新能源等在内的单项冠军培育遴选重点领域。对重点领域企业和产品,尤其是重点领域补短板的,优先予以推荐!

 

三、国家单项冠军企业的重点产业链有哪些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遴选认定重点领域.pdf

1、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包含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IoT)、5G及移动通信以及其他前沿技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主要技术领域,其产业链涵盖了多个关键环节:

上游:电子信息核心基础产业,包括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电子材料、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

中游: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主要涉及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运营服务、下一代互联网运营服务等。

下游: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产业,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多个方面。

该产业链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融合与创新: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形成更加智能、高效和安全的系统解决方案。

数字化转型: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变革。

网络化与智能化:信息传输更加快速、便捷,设备和系统具备自主学习、决策和执行的能力。

2、装备制造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其产业链相当广泛,涵盖了从原材料加工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各个环节:

上游核心零部件:这一层主要包括了传感器、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它们是智能制造装备的关键,对外依存度较高,是产业链中相对薄弱的环节。

中游智能制造装备:包括工业机器人、3D打印装备、数控机床、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仓储与物流装备、智能专用设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等。

下游应用领域:装备制造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电子制造、钢铁化工、航天航空、物流、能源等领域。

感知层:在智能制造产业链中,感知层主要包括MCU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器、激光雷达、RFID、机器视觉等。

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信息的传输与处理,涵盖了5G、云计算、大数据、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领域和管理软件。

执行层:执行层是智能制造终端集成产品,包括各类智能制造装备。

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信息的传输与处理,涵盖了5G、云计算、大数据、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领域和管理软件。

执行层:执行层是智能制造终端集成产品,包括各类智能制造装备。

3、新材料

新材料产业链是指围绕新材料研发、生产、应用及回收处理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产业环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力量。

上游(1)原材料种类:包括金属原料(如稀土、有色金属等)、合金、化学纤维、陶瓷、塑料、生物基、树脂、石墨等。这些原材料是新材料制造的基础,其品质和稳定性对新材料的性能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供应情况:我国在原材料生产和供应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如2022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了6789.82万吨,化学纤维产量为6697.84万吨,为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游(1)制造环节:包括石墨烯材料、超导材料、3D打印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以及液态金属等多种新材料的生产。这些新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和特殊的功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技术创新:新材料制造环节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技术创新成果。例如,在先进复合材料领域,国内企业在轻质高强复合材料、功能性复合材料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下游(1)应用领域:新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汽车、新能源、医疗、航天航空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发展对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市场需求:随着制造业迭代升级和下游半导体、电子等消费需求提振,新材料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例如,半导体材料领域预期2024年市场将实现10%左右的反弹;在超硬刀具领域,我国部分高端超硬制品在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

技术发展特点: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处于由中低端产品自给自足向中高端产品自主研发、进口替代的过渡阶段,与美、日等优势企业有一定差距。

轻量化材料如碳纤维因其出色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航空航天、风电、体育休闲、汽车等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

高性能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和碳/碳复合材料等在军事技术上有重要应用。

4、新能源汽车和智联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包括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电机及电控系统以及传统汽车零部件。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氢燃料电池适用于长续航、高温、高寒环境需求,电机及电控系统是驱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中游整车制造:涵盖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等。2023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07.4万辆和10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2%和33.5%,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

下游汽车服务:包括充换电服务和汽车后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出行数量的增加,对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成为市场发展的关键102。

市场规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达115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23000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游产业支撑:包括感知系统(摄像头、雷达、高精地图与定位系统)、控制系统(算法、芯片、操作系统)、通讯系统(电子电器架构、云平台设计)以及执行系统(ADAS系统、智能中控、语音交互)。

中游整车制造与解决方案:整车制造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同时包括智能驾驶座舱、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

下游应用:涉及开发测试和运营行业,如出行服务、物流服务等。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一种新的智能终端,其道路行驶数据、人车交互数据等大数据价值的挖掘和使用,预示着新应用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

技术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和应用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产业链中国内外企业已在多个环节完成布局,如中科创达、德赛西威等。

区域热力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省、北京市和上海市,这些地区拥有更多的外企中国总部和完整产业链环节。

产业政策: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包括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等内容,旨在建立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环境。

5、新能源新能源产业链涵盖了多个重要领域,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重点产业链:

光伏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多晶硅、单晶硅等原材料的生产,以及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的制造。

中游:光伏系统集成、光伏电站的建设与运营。

下游:光伏电力的应用与消费,包括分布式光伏、光伏扶贫等项目。

风电产业链:上游:风电设备(如风机叶片、发电机、塔筒等)的制造。中游:风电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下游:风电电力的接入电网与消费。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电池原材料(如锂、钴等)的开采与加工,电池及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

中游: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制造。

下游: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以及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

储能产业链:主要涉及电池储能(如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的研发、制造与应用。

氢能产业链:包括氢气的制取(如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等)、储存、运输、加注以及氢能的应用(如燃料电池汽车、氢能发电等)。

技术创新与成本降低: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例如,新型太阳能电池、高效风力发电机等创新技术将不断涌现,推动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加强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链协同关系。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新能源产业链将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通过智能化管理、数字化运营等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节能环保节能环保产业链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到最终应用服务的多个环节。以下是对节能环保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布的详细分析及其发展趋势的概述:

上游:原材料供应与研发主要组成: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和研发机构。这些供应商提供钢铁、电子、有色金属、塑料等在内的各种原材料,为节能环保产品的生产及工程实施提供物质基础。研发机构则专注于节能环保技术的创新,通过不断研发,为中游制造环节提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流程。

重要性:原材料和技术的供应直接影响了节能环保产品的性能和成本,进而对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中游:生产制造与加工主要环节:包括尾矿生产、综合采选和尾矿再选、尾矿干排等环节。这些环节利用上游提供的原材料和技术,进行节能环保产品的制造和加工。例如,通过对矿石的进一步筛选和提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尾矿进行干排待用,为后续的资源循环利用做准备。

核心竞争力:中游环节的生产制造能力、技术水平以及成本控制能力,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下游:应用与服务主要领域:下游企业通过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这些领域包括工业、建筑、交通等,是节能环保产品的最终应用领域。

市场推动:下游企业也是节能环保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7、航空航天与海洋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到最终应用的多个环节。以下是对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链的清晰归纳和分析:

上游(1)原材料供应金属材料:包括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等。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能够满足航空航天装备对轻量化、高强度、耐腐蚀等方面的要求。例如,铝合金因其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特性,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广泛。据统计,我国铝合金产量稳步增长,2022年累计产量达到1218.3万吨。

复合材料:如树脂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比强度、比模量等性能,能够进一步提升航空航天装备的性能。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578.76亿元。

(2) 零部件与元器件:包括各类电子元器件、连接器、机电组件等,为航空航天装备提供必要的控制和传输功能。这些零部件和元器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航空航天装备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中游航空发动机制造:航空发动机是航空装备的核心部件,其制造过程复杂且技术要求高。我国持续推动航空发动机国产化替代,在“两机专项”等政策推动下,自研自产能力不断提升。

机体制造:机体是航空装备的主要结构部分,其制造过程涉及多种材料和工艺的应用。我国已具备多种机型的研制和生产能力,如国产大飞机C919的成功试飞和全球商业首航。

机载设备与系统:包括航电系统、飞控系统、导航系统等,这些系统为航空装备提供必要的飞行控制和信息处理功能。

下游(1)整机总装与测试:将上游提供的原材料和中游生产的零部件进行组装,形成完整的航空装备。这一环节需要对各个部件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调试,以确保整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2)维修与保障:为航空装备提供维修、保养和升级等服务,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这一环节对于保障航空装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海洋工程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是一个高度复杂且技术密集的系统,涉及从上游的装备设计、原材料供应,到中游的装备制造,再到下游的工程总包及服务的多个环节。

上游(1)装备设计重要性:装备设计是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产业链的起点,决定了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

现状:中国大部分海洋工程装备产品的设计技术相对成熟,但在高端设备设计方面仍相对薄弱。

(2)原材料供应主要材料:包括钢材、铝合金、防腐涂料等。

钢材:近年来中国钢材产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为海洋工程装备提供了坚实的材料基础。

铝合金:由于其耐高温、可循环利用、低成本等优点,在海洋工程装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防腐涂料:对海洋工程装备至关重要,国内外对海洋腐蚀与防护日趋重视,国产品牌海工涂料品质不断提高,但顶级类别涂料仍依赖进口。

(3)配套零件及系统:包括各类机电设备、控制系统、通讯导航系统等,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提供必要的支持。

中游(1)装备制造主要装备:包括钻井平台、生产装备、辅助船舶及装备等。

钻井平台:技术含量最高,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类,移动式钻井平台已成为市场主流。

生产装备:用于后期抽取、提炼和存储海洋石油,浮式生产平台是主要形式。

辅助船舶及装备:如平台供应船、三用工作船等,为海洋油气开发提供配套服务。

制造水平:中国在高、中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高端海工装备涂料及防腐保护解决方案仍长期依赖国外品牌。

(2)技术研发与创新: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以提升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例如,镇江高新区与江苏科技大学合作共建江科大海洋装备研究院,推动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游(1)工程总包及服务应用领域: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广泛应用于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

服务内容:包括海洋工程项目总包、海洋能源开发工程建筑、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等。

(2)市场需求与增长市场需求:随着全球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增长潜力:极地航道开通、深海资源开发、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市场需求增长。预计到2025年,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市场需求将增加至2600亿美元。

8、其他(以生物医药小类来分析)生物医药产业链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研发制造到产品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这个产业链不仅关乎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

上游原材料供应:(1)中药材:作为生物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和品质对产业链有重要影响。同时,医药中间体、药用辅料和医药包装材料也是生物医药生产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2)研发创新:生物医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和人才支持。随着基础前沿学科研究成果的不断突破,以及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新的药物和医疗器械不断涌现。

中游(1)生产制造:生物医药:包括化学制药、生物药和中药的生产。化学药品在医药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生物药市场潜力巨大,增速显著。我国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众多,研发实力不断提升。

(2)质量控制:中游环节还涉及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生产的生物医药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下游产品销售:生物医药通过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流向终端消费者。医疗机构、药店、电商平台等都是重要的销售渠道。

售后服务:提供专业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确保产品的安全使用和有效维护。